为将“红”与“专”的精神传承融入新生第一课,将科学精神融入青年学生的爱国之志、报国之行。11月2日8时,生命科学学院于东荣报告厅举办新生第一课暨“科技党课”第一期,吉林大学学位办公室主任兼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庆丰,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于湘晖、党委书记白宇、党委副书记林相友、副院长崔银秋、本科生新生辅导员、研究生秘书以及2021级本科生、研究生,学生党员参加活动。活动由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刘柏岩主持。
为以理论涵养初心,以智慧启迪人生,将育人与育才相结合,构建红专结合的、文理交叉的学术育人体系。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设计“科技党课”系列课程体系,聘任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管理干部作为学生实践导师,通过理论讲授、实践指导、座谈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课程开展前,于湘晖为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庆丰颁发学生实践导师聘书。
王庆丰以《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为主题,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内涵深邃、启发思考的思想理论课。他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时提出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事引出大学本质之问,指出大学是“研究高深之学问者”,是“无条件追求真理的地方”,是“高贵的精神领袖院”,要建立追寻高深之学问的“层次意识”,专注于做“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解决重要的问题”、“推动科技的进步”、“回馈社会的需求”的有品位的研究。他结合竺可桢1936年在浙江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以及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始业式上提出的 “爱国三问”,指出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界限,做心有国之大者的人,以坚韧不拔之志,勇于攀登科学的陡峭山路。
于湘晖从以《新时代背景下生物学科人才培养》主题,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揭示本质、回应困惑的学科认知课。她讲到新冠疫情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威胁,促进了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背景下,学科领域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积淀着强大动力;生命科学与药学、医学、环境化学、物理、材料、信息、电子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开拓出众多新兴研究领域,学科发展蕴藏着巨大活力。她指出学院将继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科学精神和价值体系培养,以培养生物学科基础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引导学生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深度融合,开阔视野、勇于探索,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发展平台。
崔银秋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以《新时代背景下的生物学研究》为主题,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激发认同、开拓视野的科研启蒙课。她介绍了团队与国内外单位合作利用古基因组技术获得中国新疆迄今最早的古人类基因数据的最新科研成果,该成果最近在《nature》发表,重塑了我们对新疆以及欧亚草原的人群演化过程的认识,为古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历史提供重要的遗传证据;阐释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欧亚大陆上多文化交流融合的并存之地,展示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之绚烂多彩。她讲到,团队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团队三代人在科研道路上的坚守和传承,吉林大学有坚实的科研支撑的发展平台,要面向科技前沿,攻坚关键技术,在专业领域深耕钻研。
白宇从新时代的时代背景入手,阐释了“时代之新”的内涵,以《新时代背景下的“红”与“专”精神传承》为主题,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意义深刻、寻根筑梦的党性教育课。他指出新时代的吉大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为中国人的骨气、作为吉大人的底气和作为生科人的豪气。要永葆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做志存高远的追梦人;要不屈不挠,砥砺奋进,做伟大复兴的圆梦人。他寄语新生“红”“专”兼备,在学知识、长本领、擅科研、精学术中,怀揣报国的赤诚情怀,保持潜心研究的科研定力,在时代的浪潮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在国家科技发展的进程中贡献力量,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展示自己最夺目的光芒。
生命科学学院将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继续以“科技党课”为载体,将“红”与“专”的精神底色与吉大人的独特品格镌刻在新吉大人、新生科人的血脉传承中,将砥砺高尚品格与练就过硬本领相结合,让青春之花在科研创新之路绚丽绽放。